【回顾】【沙龙(第24期)】书信、日记中体现的人际网络与社会背景

发布者:王晓琼发布时间:2023-06-16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激发青年学者学术兴趣,加强青年学者的跨学科交流,促进青年学术团队建设,第二十四期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活动于616日成功举行,内容总结如下。 

        616日下午15点整,以“书信、日记中体现的人际网络与社会背景”为主题的青年学者学术沙龙于文理楼459会议室开展。沙龙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继元主持,北京林业大学徐凤和孟佶贤进行了主题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刘继元聚焦明清鼎革之际顾炎武与汪琬的三封论学书信。通过还原历史语境,细绎文本,这些书信展现了社会巨变下士大夫治学取向的同异以及学术理念与个人实践的冲突。由于宗法礼制与明清社会脱钩,汪琬与顾炎武在现实生活中都遇到了立后的难题,而且均做出了有悖于礼义或经文的选择。结合这一事实,可以看出学术理念与个人实践之间的罅隙。

   徐凤结合《顾颉刚日记》这一实例,展示了近代学人日记的研究价值。她指出,《顾颉刚日记》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对研究学术史具有重要意义。学术史研究往往集中于著作本身,而忽略了从生活角度来探究其学术脉络的形成原因以及作品产生的背景。日记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短板。此外,由于《顾颉刚日记》保存了极多的史料,展现了当时学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的部分面貌,因此对近现代史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孟佶贤介绍了历史研究中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方法论问题。他指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方向有考古学研究、经济史研究、社会史和政治史研究诸方面。列宁著作中有关类型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是现代历史类型学研究的基础。


 


本次沙龙有效增进了相关院校和学科之间的联系,丰富了学校人文教育内涵,为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同时,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的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益指导。

 

 

 

 

文科建设处

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