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沙龙(第36期)】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建构及启示

发布者:张宁珊发布时间:2024-09-24浏览次数:20

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激发青年学者学术兴趣,加强青年学者的跨学科交流,促进青年学术团队建设,第三十六期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活动于122日成功举行,内容总结如下。

 


南开大学的刘明明教授首先以“中国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与超越”为话题进行发言,刘明明教授从中国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批判立场的无产阶级性、批判维度的全面性、批判方法的辩证性、批判指向的超越性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色与优越性,加深了在场师生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与理解。

 

杨晓燕老师以“中国共产党‘民主’国际话语权”为话题,对民主的国际话语权格局、西方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进行分析,最终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实质民主超越程序民主,是对民主本质的回归,同时也是对西方自由民主的超越。

 

赵国营老师探讨了“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构建”的几大要素,包括有实力、有成就的话语主体,涵盖了“为谁说”“如何说”“说什么”的话语内容,以及在话语构建实践中,既要讲清楚中国成就,还要把握“世界想听”和“中国想说”、“中国味”和“洋气”、“自己说”和“他们说”的具体措施。

 

李文君老师聚焦于“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新时代党的民主话语,将全过程人民民主放在党在百年民主问题的宏观历史坐标中进行考察,讨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出的特点、内容及意义,认为其有利于打破西方民主话语霸权,同时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最后,在师生互动阶段,潘娜娜老师回答了学生关于“大国话语权”的等问题,指出,对内我们要增强话语的凝聚力,对外要提高中国共产党话语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本次沙龙就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这一研究主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明晰了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建构历程,探讨了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超越性,对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建构进行了一定的总结与展望,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的学生提供了有益指导。

 

 

 

 

 

 

文科建设处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