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人文讲坛(第25期)】张法连教授谈“提高国家法律翻译能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发布者:薛慧发布时间:2024-10-25浏览次数:10

为助力法治国际传播,培养涉外法治人才,930日,中国政法大学二级教授、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法连应邀做客学校第25期“石大人文讲坛”,作题为“提高国家法律翻译能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学术讲座。讲坛由文科建设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孙大满教授主持。

张法连教授作学术讲座

张法连教授从时代背景出发,以“政策要求”和“学科发展”两视角深入剖析了当前形势对“外语+法律”高端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强调了培养法律翻译能力,做好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对于塑造我国法治形象,提升我国法治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性。张法连教授明确了国家法律翻译能力的内涵,指出我国法律翻译能力建设关涉“国家事权”的属性。就国家法律翻译能力的要素构成,张法连教授提出了“管理”“实践”“传播”“发展”四大子能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英译本当中存在的语言安全与陷阱现象为案例,指出澄清认识是前提,要重视法律语言学习,否则法律与外交领域的翻译问题会有“误译误国”之虞。就国家法律翻译能力各要素关系及发展前瞻,张法连教授强调了四种子能力的培养对促进法律翻译精准表达、精准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国家法律翻译能力培养是系统性工程,四种子能力间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张法连教授阐述了法律语言与法治思维辅车相依的关系,指明了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避免的两大误区,厘清了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内涵,强调法律外语能力对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法律英语人才培养为起点和关键。张法连教授提出外语教育改革必须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加大扶持法律英语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发挥法律英语学科的重要带动作用,开展外语与法学的横向联合,创新“精英明法”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法律英语语言能力。最后,张法连教授强调要掌握高端法律翻译人才培养规律,做好法律英语学科顶层设计,夯实法律翻译师资队伍力量,建立法律翻译职业准入制度,完善法律外语证书考试制度,强化法律翻译职业伦理培养意识,为师生拓宽学术视野领域,提升法律思维素养,提高法律翻译能力,助力法治国际传播提供了思路借鉴。

张法连教授回答现场提问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建科副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国家法律翻译能力是国家翻译能力的关键内容,是涉外法治工作中法治国际传播的助推器。他鼓励师生以此讲座为启发,训练法律思维,夯实外语能力,培养国家法律翻译能力,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提升法治国际传播效能,服务于国家涉外法治战略需求。

在互动环节,张法连教授针对法律英语学科规划、法律翻译课程体系、法律翻译规范标准、法律翻译学习方法等问题逐一解答,鼓励师生从法律英语的角度审视语言,提高语言表达准确度,重视法律语言这一社会治理新范式。

本期人文讲坛帮助师生对国家法律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培养法律英语高端人才,提高国家法律翻译能力,提升法治国际传播效能,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的路径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张法连,中国政法大学二级教授、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专家委员,中国译协法律翻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语言与法律研究》学术辑刊主编等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首席专家,全国人大法工委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高端智库核心专家团队成员,全国律师服务标准化工作组专家。多年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主要从事美国内政、外交及中美关系的研究工作;曾任天津河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常委等职。主要研究领域:法律语言与翻译、法治外交、英美法、法治传播和美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