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展示(马院)

发布者:王晓琼发布时间:2022-01-06浏览次数:542

【奖项背景】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是由山东省政府颁发的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奖项,是衡量省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依据。

2021年度我校共有6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获奖成果名称】

成果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新时代理想人格的基本特质

成果二:假新闻泛滥与西方民主的整体性危机

【奖励级别】三等奖

【获奖人员】成果一:张瑞涛    成果二:汝绪华

【所属院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果一:第一完成人简介】

张瑞涛,男,汉族,1977.0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校首批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研究基地负责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教育部社科基金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中国哲学史》《山东社会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他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摘编11篇。


成果一简介】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新时代理想人格的基本特质

论文《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新时代理想人格的基本特质》发表于《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1.创新程度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积极应对世界格局演变和解决世界文化文明危机而提出的智慧举措。在本文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语境,为培育新时代的理想人格提供了新思路、新要求和新面向。

(1)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培育新时代理想人格的必然逻辑。就本质言,人是天地宇宙间最有智能创造者,人与人、人与自然、文明与文明之间本然的构成为共同体的关系。但因人智能创造性的失范发挥,道德危机、生态危机、价值危机、文明危机等诸多负面影响日益凸显。由中国领导人倡导、推动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度越了冷战思维、霸权思维、单边思维、封闭思维、保守思维等,施之以天下和平思维、相互平等思维、通达发展思维、开放包容的诚信合作思维、互利共赢思维,是关于思维形式和规则的科学理念。这为培育新时代的理想人格提出新要求、树立新面向。

(2)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至公人格。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表现的是对人德的诉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无论是作为个体主体的人,还是作为地域、民族、国家的集体主体,拟或人类整体的类主体,都应当遵从公平、公正、公开、公心、公义法则,人人要培育德,不仅处理个体主体之间、集体主体之间的关系要秉承公德公道,而且处理人类主体与自然物体之间的关系更应秉承公德公道。因此,新时代的理想人格是一种至公人格。

(3)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合人格。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世界多样、注重国家平等、主张文明互鉴、提倡包容发展、遵守互利互惠,以其美好的关于人类命运航向蓝图的设计,呼吁人们共商共治、共建共享、共达共赢、合作互鉴、绿色低碳,共创真善美的美好的价值理想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畅想的等价值理想,正是中国传统尚和合精神的展开。因此,新时代的理想人格应该是一种和合人格。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信人格。面对世界发展大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感世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智慧禀赋、精神品格、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精髓和天下情怀,彰显了文化自信和话语自信。当下,中国已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中国的自强给予了中国人民偌大的自信;中国因为自信,所以在世界发声,而且世界人民对中国声音给予重点关注和价值认同。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当培育新时代的自信人格。这个自信人格是自尊、自信、自强精神的和合。

2.综合水平

该文作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发表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山东社会科学》。发表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新华文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理想人格为题作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网党政院校栏目头条全文转载;1篇博士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发表于《光明日报》的学术会议综述作观点摘编。该成果曾获厅局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成果价值

⑴ 理论价值

① 考察了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理想人格是作为类主体的人应该要达致的做人目标:从理论而言,它是人性本然状态、理想状态的思想结晶、修养境界;从实践而言,它是社会道德规范、职业操守、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的道德化身,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知、信、行的融会贯通。中国领导人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为培育新时代的理想人格提出新要求、树立新面向。

② 考察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时代新人理想人格的思想特质。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语境,时代新人应树立至公理想,培育至公人格,突破安居一隅之偏私,安放更具超越性的理想与志向,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打造坚实的信念之源;应彰显和合精神,培育和合人格,自觉养成更为包容、更为开放的文化心态,寻求自我前进与合作共赢的共同实现;应始终保有文化自信态度,培育自信人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提供持续且饱满的精神滋养,以昂然姿态接续中国传统、拥抱更好的未来。

⑵ 实践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目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将“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更是明确将“育新人”视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使命任务之一。本论文密切把握“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的时代课题,考察了时代新人的人格理想,为完善个体修身养性、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思想借鉴。



成果二:第一完成人简介】

汝绪华,男,汉族,197612月生,法学博士,副教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现任教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CSSCI等重要期刊40多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出版著作2部,参编规划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各级课题1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等科研奖项20余项。


成果二简介

假新闻泛滥与西方民主的整体性系统危机

一、西方民主病了

西方民主陷入困境并不是一个太有争议的问题,无论是西方民主的乐观派还是悲观派无不认同这一事实。20173月,弗朗西斯·福山接受瑞士《新苏黎世报》专访时虽然仍坚信历史的发展终将归于自由民主形式,但也坦言:历史的终结推迟了,我们在实际上走错了方向。丹尼·罗德里克则对西方民主的未来不乐观,他认为:“我们不能同时追求民主、民族国家和经济全球化。”经济学人智库(EIU2017年民主指数报告显示,西方民主普遍遭遇困境,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堕化为“有缺陷的民主国家”。实际上,西方民主的内在危机早已存在,票决政治、形式民主、激烈党争、社会分裂、政治极化等痼疾不时发作。在美国,次贷危机、茶党运动、占领华尔街、桑德斯旋风、特朗普现象等状况迭出;在欧洲,欧债危机、难民危机、反欧元浪潮、脱欧公投、政坛“黑天鹅”现象等事件频发;在巴西,热带之春等街头抗议运动不断;在印度,阶层分化、种姓冲突愈演愈烈。西方民主生病了。

二、假新闻泛滥撬动了西方民主的“神话”

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假新闻一直与西方民主危机如影随形。假新闻是指伪造的信息,在形式上而非组织过程或意图上模仿新闻媒体内容。从雅典城邦的“雅典瘟疫”谣言、到19世纪末美国的黄色新闻浪潮、再到如今西方国家的假新闻泛滥,假新闻在西方民主发展中从未缺席。承载着不满、愤懑与特殊目的的假新闻是西方民主危机中的“不和女神厄里斯”,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但也是解释西方民主缺陷的一把钥匙。“谣言和人一样,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它也是一种复杂造物的结果,来自历史,影响历史,更阐释历史,无论是从外围到中心或是从中心到外围……换言之,是谣言在制造历史。”长期以来,由于传播技术的限制,假新闻仅仅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寄生于西方国家票决民主、政党恶斗等痼疾之上的假新闻泛滥成灾,它把网民动员聚合成舆论一致的“杠杆”,撬动了西方民主的“神话”。可以说,假新闻泛滥一方面是西方民主整体性危机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又从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等领域全方位地侵蚀西方民主,加剧其危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戴维·朗西曼说:假新闻“使得扎克伯格对美国民主的威胁比特朗普更大”。

三、假新闻泛滥全方位侵蚀西方民主

假新闻从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等领域全方位地侵蚀西方民主,使之陷入整体性危机。第一,假新闻泛滥动摇西方民主的市场经济基础。竞争和契约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通过竞争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优胜劣汰的目的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也是其优越性之所在。市场经济更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契约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更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埋没真相的假新闻既扭曲了市场竞争,又毁坏着诚信。2017年美国《财经月刊》曾刊文指出,“假新闻正杀死经济”。第二,假新闻泛滥解构西方所谓的民主政治。假新闻不仅频频引发社会暴力行为,而且恶化了政治生态。在假新闻的蛊惑下,西方民主精神正从内部被逐渐解构。假新闻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解构,不是指对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架构的瓦解,而是指对西方所谓民主精神的根本侵蚀。第三,假新闻泛滥消解西方民主的社会基石。托克维尔认为,民主在美国的良性发展需要依赖一系列条件,包括美国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在这些条件中,“最佳的地理位置和最好的法制,没有民情的支持也不能维护一个政体;但民情却能减缓最不利的地理环境和最坏的法制的影响”。虽然假新闻没有改变西方民主制度,但却逐渐腐蚀这些社会条件,加速消解西方民主的社会基石。第四,假新闻泛滥侵蚀西方所谓的民主价值观。假新闻泛滥正在全面侵蚀西方国家引以为傲的民主价值观,这既源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权之间的理论张力及其在实践中的紧张关系,更源于西方民主的内在缺陷与体制困境。

四、假新闻泛滥的困境本质上是西方民主的困境

假新闻泛滥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治理难题,在依法管理网络言论、惩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和国家主权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采取与中国类似的措施,在互联网管理的探索道路上与中国“并道同行”。对于假新闻泛滥的危害,西方国家几无异议,但在如何治理的问题上却有避重就轻之嫌,在向外“甩锅”方面色厉内荏,在对内治理方面却争议不断。然而,假新闻泛滥对西方民主的威胁却不容小觑,迥异于以往所遭遇的历次局部危机,假新闻对西方民主的侵蚀、解构是全面的,深入“骨髓”的,是西方民主内在缺陷与痼疾的总爆发。面对假新闻的泛滥与危害,西方国家“票决”政治家们不是从假新闻泛滥的病根——西方民主的内在缺陷入手,而是把西方民主之所以兴盛的“经济全球化”“开放包容”当作“病根”,把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排外主义作为“解药”,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与其说假新闻泛滥导致了西方民主的整体性危机,不如说是西方民主的整体性危机造成了假新闻泛滥,假新闻泛滥的困境本质上是西方民主的困境。